大棚里的“甜蜜”事业
眼下,正是甜瓜陆续上市的时节,作为建平县较早的甜瓜产地之一,三家蒙古族乡小新地村的甜瓜产销市场也逐渐热闹了起来。记者走进柳奎、郭桂兰夫妻俩的甜瓜棚,带您感受一下他们夫妻俩的“甜蜜”事业。
初春的暖阳透过透明棚膜,洒落在甜瓜枝蔓上,热气腾腾的瓜棚内,弥漫着泥土的芳香,一排排瓜秧镶嵌着青翠欲滴的甜瓜。摘一个放在手心,立刻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甜香。适宜的温度、湿度、光照,让这里的甜瓜早早上市,满足了广大市民的“吃瓜”需求。
说起夫妻俩和甜瓜的缘分,还得从2005年开始。当时夫妻俩在外务工,一次偶然的机会,夫妻俩对甜瓜种植产生了浓厚兴趣。经过多方筹备,在沙海镇建起了7栋大棚,开始了甜瓜种植。8年前,有了一定经验的夫妻俩又转战到三家蒙古族乡,在小新地村建了6栋大棚,延续他们的“甜蜜”事业。
温室甜瓜上市以来,品相好、口感好已成为消费者的共识,在设施农业园区,各地客商争相订购。
甜瓜种植户 郭桂兰:每天的产量都不低,走车、批发加采摘,最多的时候一天卖四五千斤,平时采摘也能卖七八百斤、千八百斤。
甜瓜这么受欢迎,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品质好。柳大哥告诉记者,他家的大棚一律采取立体种植的模式,这样可以确保空气充分流通,避免果实接触地面沤烂,还可以保障品相和产量。
采访中,记者发现他家的甜瓜棚内墙上,附着一层银色的薄膜。柳大哥告诉记者,这叫反光幕,是为了冬天低温寡照时给叶子背面增光用的,可以增产,据说比棚里平时点的增温灯效果还要好。
由于管理到位,加之甜瓜上市早,夫妻俩棚内的甜瓜基本销售殆尽,郭大姐也开始了新一茬甜瓜的种植。
目前,夫妇俩经营的6栋瓜棚,还安排当地10余名村民在大棚里就业,每天每人可以收入80元以上。此外,他们还带动周边近300栋大棚种植甜瓜,让棚户共享“甜蜜”事业。
【采访手记】13年来,柳奎、郭桂兰夫妇在甜瓜种植的道路上不断探索,大棚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升。但无论怎么样变化,精心管理、肯搭辛苦始终是夫妻俩致富的秘诀。虽然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,但他们并没有歇气松劲儿,而是变得比以前更加闲不住了。如今,依托乡村振兴战略、旅游采摘经济发展向好的态势,他们正盘算着网上销售、网络直播,开辟新市场,让大棚种植的产出值越来越高,收入再攀升,让温室大棚真正变身“聚宝棚”。
记者/成晓强 责任编辑/王晓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