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色产业“硕果累累” 迎来好“丰”光
春华秋实,岁稔年丰。眼下又到了收获的季节,在广袤的建平大地,挂满枝头的苹果、堆成小山的马铃薯、压弯了腰的谷稻、笑得合不拢嘴的农民……一个个动人的画面绘就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。
金秋时节,在万寿街道小平房村南果梨种植基地,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,果农们正忙着采摘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
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,小平房村充分发挥林果资源丰富优势,发展南果梨特色种植产业。采取“返租倒包”方式,把农民的土地流转到村集体,成立南果梨专业合作社,与中国农业科学院、辽宁省农科院深度合作,持续开展新品种引进与示范、南果梨品种选优、现代土水肥管理等工作,生产出好吃、好看、好种、好卖、好想的“五好”水果,引领南果梨产业向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方向发展,打造小平房南果梨金字招牌。
万寿街道小平房村村委会委员 潘炜书:有了专家的指导,我们在选择品种时更加明智,能够根据气候、土壤条件挑选出最适宜的梨树品种。在栽植环节,专家根据梨树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,合理搭配肥料种类和施肥量,让梨树始终保持充足的养分供应,为丰收奠定了基础。
同小平房村一样,老官地镇上地村百亩果园也在上演着丰收的场景,已经成熟的各种水果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采摘尝鲜。上地村充分利用特殊的积温条件,发展梨、鸡心果、苹果等特色种植产业,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鲜果采摘基地。
老官地镇上地村党总支书记 刘向军:今年估算产量应该在25万斤以上,产值应该在50万元以上,经济效益比较可观。
老官地镇人大主席 彭洪波:我们引导村党组织负责人、致富带头人等拓宽发展思路,积极探索多途径、多模式、多元化增收致富新路径,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植,并带动农户种植。
近年来,老官地镇积极推进乡村振兴,不断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,扩大区域布局产业带,相继建设了中草药、大葱、马铃薯、胡萝卜、向日葵等30个农业产业基地,鼓励发展“名优特新”特色产业,提高土地资源产出效益,实现农民增收致富。
万寿街道小平房村和老官地镇上地村特色种植产业的成功,只是我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,实现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的一个缩影。今年以来,我县通过机械深松、社会化服务、保护性耕作、高产创建、单产提升、人居环境、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农业项目要素,全力支持土地流转,突出做好土地流转工作。通过土地流转,实现了以朱碌科镇为中心,发展有机杂粮种植基地40万亩;沿老哈河流域打造一批集中连片千亩以上的高效经济作物示范基地10万亩以上,同时积极打造科学、精细化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,形成了集农业种植、休闲观光、采摘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综合体,深度挖掘农业价值,把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、休闲农业、观光农业有机结合,以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,全面助力乡村振兴。
记者/成晓强 责任编辑/王晓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