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,第6次人口普查显示≥65岁人口占8.87%,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达50%以上,与老年人总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呈显著正相关,是老年人致残、致死的主要疾病。1
早发现、早干预、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。2近些年,中医药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、控制血压和预防并发症等方面显示出显著的疗效。3中药具有多靶点、多途径的协同作用机制,能够更好地控制干预老年患者的血压。
根据《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(2024)》,对于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:年龄≥65岁,持续或者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(SBP)≥140mmHg和/或舒张压(DBP)≥90mmHg,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。
曾明确诊断高血压且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老年人,虽然血压<140/90mmHg,也应诊断为老年高血压。4
1. 收缩压升高为主:老年人因主动脉弹性减弱,舒张期主动脉回缩力减小以及主动脉瓣膜反流而表现为舒张压低,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生率高。4
2. 脉压增加明显: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也会出现舒张压升高,但升高幅度低于收缩压升高幅度,进而表现为脉压增大,需要注意的是脉压大与患者总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呈显著正相关。4
3. 血压测量波动大,体位性高血压多见:老年人的血压更易受体位改变、进餐、情绪、季节或温度等影响,引起异常血压波动。最常见为体位性低血压,患病率在6%~35%,此外餐后低血压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也比较高。4
4. 常出现并发症或合并多种疾病:老年高血压患者容易合并多种疾病,如糖尿病、高脂血症、肾功能不全、脑血管疾病等。4
老年高血压多由风、虚、痰、瘀等病理因素引起肝风内动、痰瘀互阻、气血不畅、脑窍不得濡养,导致机体阴阳失衡、气血失调,而见头痛、头晕、目眩临床诸症,本质为本虚标实之病。
中医辨证分型可大致分为以痰湿中阻、瘀阻脑窍、肝阳上亢为代表的实证,以气血亏损、肾精不足、阴虚阳亢为代表的虚证。2
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,在治疗时加用养血药物,可避免虚火耗伤阴血,还能养血活血,疏散内风,促进气血的运行,治疗以养血平肝,活血通络为基本原则。5养血清脑制剂是在“四物汤”基础上加味而成中药,可用于治疗合并有头痛头晕、脑供血不足等症的高血压患者。
制剂组方中熟地与当归共为君药,滋阴养血。钩藤、珍珠母、决明子、夏枯草共为臣药,清热平肝熄风。白芍、川芎、鸡血藤、延胡索共为佐药,行气活血止痛。细辛为使药,散风通窍止痛。诸药相合,共奏养血平肝,活血通络之功。6善治高血压肝肾阴虚之本,又治肝阳上亢指标。
老年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与辨证施治。养血清脑制剂作为创新中药,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可以:缓解血虚肝旺所致头痛、眩晕眼花、心烦易怒、失眠多梦。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,彰显了中医药在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中的优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