蹀躞柳城前---“古诗词中的朝阳”系列之十八

2025-02-21
浏览量:0

《北史》载,隋炀帝亲征高句丽,王胄“从征辽东,进授朝散大夫”。王胄不但随驾亲征,还同声唱和隋炀帝作《纪辽东二首》和《白马篇》。

 

王胄《纪辽东二首》其一:“辽东浿水事龚行,俯拾信神兵。欲知振旅旋归乐,为听凯歌声。十乘元戎才渡辽,扶濊已冰消。讵似百万临江水,按辔空回镳。”其二:“天威电迈举朝鲜,信次即言旋。还笑魏家司马懿,迢迢用一年。鸣銮诏跸发淆潼,合爵及畴庸。何必丰沛多相识,比屋降尧封。”

 

王胄《纪辽东二首》虽文采与气魄不及隋炀帝杨广,却透露出许多真实情境。虽然也把隋军东征写得较为乐观,却未像隋炀帝那样过分夸耀。“十乘元戎才渡辽,扶濊已冰消”。直写隋炀帝亲率的大军渡辽时,扶余和秽貊之地(关东)已经冰消雪化,给行军打仗带来诸多困难。尽管隋炀帝征高句丽不断轻言凯旋,“信次即言旋”,亲临战场的王胄并未见到,感到战斗非常艰难,攻城进展迟缓:“按辔空回镳”。原来还嘲笑当年司马懿征辽东费时太久,而今若想凯旋而归、论功行赏,又谈何容易?

 

王胄还作征辽诗《白马篇》,写边塞游侠的忠勇。令人欣喜的是,诗中开篇就写到了朝阳市的古称柳城。这应当是大业九年(613年)王胄随驾东征高句丽路过柳城之随感。

 

《白马篇》诗曰:“白马黄金鞍,蹀躞柳城前。问此何乡客,长安恶少年。结发从戎事,驰名振朔边。良弓控繁弱,利剑挥龙泉。披林扼雕虎,仰手接飞鸢。前年破沙漠,昔岁取祁连。折冲摧右校,搴旗殪左贤。昆弥还谢力,庆忌本推儇。海外平遐险,来庭识负褰。三韩劳薄伐,六事指幽燕。良家选河右,猛将征西山。浮云屯羽骑,蔽日引长旃。自矜有馀勇,应募忽争先。王师已得隽,夷首失求全。鼓行徇玉检,乘胜荡朝鲜。志勇期功立,宁惮微躯捐。不羡山河赏,谁希竹素传。”蹀躞(dié xiè):马行貌。雕虎:即虎,以身有斑纹,似雕画而成,故称。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执雕虎而试象兮,阽焦原而跟止。”李贤注:“雕虎,有文也。”三韩、朝鲜均指当时的高句丽。《白马篇》借写边塞游侠的忠勇,歌颂征东大军的英勇无畏。境界阔大,笔意纵横,酣畅淋漓。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超、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,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。

 

王胄,字承基,生于建康(今南京)。少有逸才,初为南朝陈国太子舍人、东阳王文学。隋灭陈后,被晋王杨广引为学士。大业初年,为著作佐郎,以文词为隋炀帝所重。从征辽东,进授朝散大夫。王胄生性疏率不伦,自恃才高,凌傲时人。礼部尚书杨玄感常与王胄交往。大业九年(613年),杨玄感反隋败亡,王胄遂亡匿,为吏所捕,被诛。时年56岁。王胄工诗能文,与虞绰齐名,所作词赋颇行于当世。隋炀帝称赞王胄诗“气高致远”,自己所有篇什,多令王胄继和。

 

隋朝末年,军阀割据四方,隋将罗艺也借机自立,自称幽州总管,统辖幽、营二州,成为东北地区一大割据势力。罗艺黜柳城太守杨林甫,改辽西郡为营州总管府,以襄平太守邓暠为营州总管。唐高祖李渊武德二年(619年),罗艺归唐。营州(今朝阳市)归入大唐版图。

 

那是一个繁盛的王朝,开放、多元、包容,雄阔而自信;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,浪漫、雍容、诗意,大地繁花似锦,星空璀璨耀目;那是一个令世界仰望的国度:大唐。而营州(朝阳)也在这样璀璨的王朝盛世,开启了下一个传奇的续写,为后人留下绚丽多姿的历史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