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设紧密型医共体 打通医疗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

2025-04-04
浏览量:0

建平县围绕“实干创新、实用高质、实效惠民”原则,积极探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路径,打造“管理统一、资源共享、服务同质、百姓受益”的县域医共体“建平样板”。

 

 

在马场镇前道村,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正走进慢性病签约群众家中,认真开展血压、血糖、心电图等检测项目,并通过信息平台,将检测数据实时上传,成功实现预防疾病关口前移。

 

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是建平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,通过“1名牵头医院医生+1名基层全科医生+1名护士+1名公共卫生人员”组建“3+1”专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,本着“签约一人、履约一人、做实一人”的原则,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医防融合和分级诊疗上的作用,努力为全县签约居民提供全方位、全周期的健康服务。

 

群众:以前看病往县城跑,得好几个小时,又费时间又费钱,还遭罪。现在可好了,花13元钱,就能享受县里专家给看病,太方便了。

 

 

 

建平县立足基层医疗机构多、基础条件和服务能力参差不齐的实际,高标准建成医共体管理调度中心,并以医共体管理调度中心为主体,县医院、中医院为牵头,31家乡镇卫生院(社区卫生服务中心)为分支,辐射疾控中心、妇幼保健院、康宁医院,实现医疗服务同质化、医疗管理一体化、医疗资源社会化、分级诊疗规范化。在此基础上,全面推进信息平台建设,打造“五大中心”,即区域影像诊断中心,面向下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诊断、远程会诊等服务;心电诊断中心,通过“心电一张网”实现“基层检查、上级诊断”的模式;检验(病理)中心,通过信息化反馈检验结果,实现区域检验互联互通、结果互认;慢性病管理中心,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实现医共体内慢性病统一管理;远程会诊中心,通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远程会诊,对急危重症患者第一时间完成诊疗方案制定。同时,依托扁鹊飞救系统和建平县120急救指挥中心、急救信息化平台,按疾病的轻重缓急、治疗难易程度进行分级诊疗,乡镇卫生院接诊的危重患者,急需上转到县级医院,可直接通过信息平台预约转诊,县级医院接到转诊请示,开通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治疗。目前,慢病管理中心信息化已覆盖全县30个乡镇场街260个村级卫生室,心电中心每日平均诊断基层卫生院上传数据89例;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完成诊断4324条,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完成诊断1286条,成功救治心梗患者29例。此外,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、治疗、康复中的独特优势,在31家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每家均设置2个中医诊室、中医治疗室,配备10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,300种以上中药饮片。选派优秀医师定期至乡镇卫生院,推广中医适宜技术10类45项,重点建设乡镇卫生院的康复治疗及治未病专业,并延伸至村卫生室,通过开展针灸、推拿、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,让群众足不出村便能享受到中医治疗服务需求。县医院、县中医院医共体还与辽宁省人民医院、北京安贞医院等省内外知名院校长期合作,开展专家坐诊、远程会诊、手术示教等,逐步实现“小病不出村、常见病不出镇、大病不出县”目标。

 

基层卫生院负责人:医共体把县乡村医疗资源拧成了一股绳,通过“传、帮、带、教”,使基层医疗机构的疾病诊断、处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, 真正让老百姓在“家门口”享受到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。

 

撰稿:冯晓伟

摄影:梁振宇

摄像:梁振宇

编辑:刘艳丽 张亚丽

制作:王晓娜

审核:高瑛 梁释文